家庭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个人社会化的第一步是由家庭中的父母来实现的。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一般认为,儿童的家庭素质教育有以下目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
其中,“身体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早就被提出来作为全面发展的标准,而心理素质是反映时代需要的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包括情感、意志、人格、健全人格。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会超过智力水平。以下是对孩子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注重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自尊和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标志,培养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关键。那么,培养孩子自我价值感的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有一个适当的期待。孩子们必须通过努力工作来满足我们的要求。另外,孩子要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进孩子成功的情境,大人一定要耐心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自己的活动,一定不能干涉或者替代,这样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孩子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孩子的行为。家长不要吝啬鼓励的语言,因为大人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要教会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进行调整和提高。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主意识
自力更生意识和自主性是指人们试图为自己思考、为自己判断、为自己寻求解决办法的行为。目前,对于在过于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来说,自立和自主的品质是一个难题。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有意识地转变观念,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和迁就,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多给孩子锻炼和服务自己的机会,减少对父母的依恋,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养观。
在教育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意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承担一定的责任,让孩子主动承担适合自己年龄的责任。
第三,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从小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
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西方教育和心理健康专家普遍认为,良好的折叠态度是从童年不断的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在家庭中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耐心、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保持冷静,保持乐观和自信。
第四,培养孩子平等竞争和竞争的意识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重要要求。父母需要从小教育孩子平等竞争,培养孩子迎头赶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成败。
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参加各种比赛的机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孩子争取机会表达自己的能力。
5.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合群合作的品质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方式。未来社会的很多任务都需要人通过协作来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人互动协作。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自由发表意见,处理互动中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和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