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于创业故事(一)

新东方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于创业故事(一)

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巨大成功造就了余的神话。很多人都称他为“留学教父”、“最有钱的老师”。但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先生的话还是颇有深意的:“新东方成长的秘诀:三流文人+蝎灵。”特别是这个痞子的精神总结的非常准确。余对此也直言不讳,他认为企业家要想成功,死后必须有一点痞子精神。

新东方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故事(1)

创业传奇

我相信今天大多数年轻人都知道余洪敏。在国内一些大学生、留学生、白领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就像上帝一样,他们“崇拜”他。有人曾抱怨余洪敏的“粉丝”甚至不允许别人用“中性语言”来形容他。估计70%的留学生都是新东方的学生。在中国,如果大学生没有听过余的演讲,他们将被视为落伍者。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下海”浪潮中,余洪敏具有象征意义。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上市。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洪敏的财富急剧增加,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余洪敏在这个“神话”背后扮演什么角色?真正的他是什么样的?他是一个好老师还是一个偶然的成功商人?还是被迫无所事事的“痞子”?

“北大是我百感交集的地方。”余对北大的感情可谓“五味杂陈,爱恨交织”。北大给了他什么?每当谈到北大,他似乎都很苦涩。说说他是怎么被北大边缘化和忽视的。他有一句精彩的自责:“我进大学的时候,没有一个女生爱上我。我是一个失败者(失败者);我在北大教书七年毫无建树,至今还是个失败者;;我在北大十年没有参加任何活动,没有参加任何组织,我是个失败者。”当然,他也承认北大培养了自己:“没有北大,就没有新东方。现在新东方的一些精神,或者说一些做事的方法,很坦白的融入了北大的精神。”很多时候,屈辱和压抑会导致一个人爆炸,而这恰恰是发生在余身上的事。据说他经常一天背十几个小时的英语,因为英语老师曾当众说“只有余洪敏能听懂”。

在北京大学任教四年后,余终于得到了一套10平米的房子,这让他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北京大学。但后来,当他看到同学朋友陆续出国时,忍不住开始为出国做准备。经过三年半的努力,他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梦想。为了维持生计,挣些钱来继续他的出国梦,余在校外开办了一个托福班,并愉快地忙于支付自己的出国费用。上帝也倾向于戏弄那些刚刚燃起希望的人。这一次,对余的打击是毁灭性的。1990年的一个秋夜,细雨溅在静静的未名湖上,引起涟漪,在夜色中蔓延。余和他的朋友们愉快地喝着小酒,聊着天,逐渐清晰地描绘出他的出国梦。北大的高音喇叭一如既往的播放着校园晚间广播。“你听你的。老余,说你呢!”朋友惊呼。原来,对余的处罚决定正在广播中播出。北京大学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公布了对英语老师余的处分,写明了四五个处分理由,最重要的是打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在外办学。这个处罚决定连续三天用高音喇叭播出,北京大学有线电视台连续半个月播出。处分通知被锁在北大著名的三角窗里一个半月。惩罚的突然袭击,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和程度,显示了学校的愤怒。北大的这种“礼遇”使得名誉扫地的余不得不选择离开。“北大踢了我一脚。我当时满怀怨恨,现在却满怀感激。”他解释说:“如果我一直混下去,我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副教授。”但当时被赶出家门的北大老师选择了做个体户。

俞洪敏的同事、新东方的杜丽幽默而得体地说:“老俞被北大处罚了。作为一个三流文人,他想保持文人的体面,缺乏一流文人的品格,所以不敢沉入未名湖。于是我退而求其次,却辞职落草。这叫死而后生。”然而,正是这种“落草”激发了余洪敏的痞子精神,他被北大“逼上梁山”,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离开北大后,余开始思考如何推销自己和他的培训班,学会与社会和政府中的各种人打交道。从那以后,一位学者开始涉足江湖

图片:今日科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